小粉书小说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40节(第1页)

上亲郊郊庙,册文皆曰“恭荐歳事”。先景灵宫,谓之“朝献”;次太庙,谓之“朝飨”;末乃有事于南郊。予集《郊式》时,曾预讨论,常疑其次序,若先为尊,则郊不应在庙后;若后为尊,则景灵宫不应在太庙之先。求共所从来,盖有所因。按唐故事,凡有事地上帝,则百神皆预遣使祭告,唯太清宫、太庙则皇帝亲行。其册祝皆曰“取某月某日有事于某所,不敢不告。”宫、庙谓之“奏告”,余皆谓之“祭告”。唯有事于南郊,方为“正祠”。至天宝九载,乃下诏曰:“‘告’者,上告下之词。今后太清宫宜称‘朝献’,太庙称‘朝飨’。”自此遂失“奏告”之名,册文皆为“正祠”。

正衙法座,香木为之,加金饰,四足,堕角,其前小偃,织藤冒之。每车驾出幸,则使老内臣马上抱之,曰“驾头”。辇后曲盖谓之“筤”。两扇夹心,通谓之“扇筤”。皆绣,亦有销金者,即古之华盖也。

唐翰林院在禁中,乃人主燕居之所,玉堂、承明、金銮殿皆在其间。应供奉之人,自学士已下,工伎群官司隶籍其间者,皆称翰林,如今之翰林医官、翰林待诏之类是也。唯翰林茶酒司止称“翰林司”,盖相承阙文。唐制,自宰相而下,初命皆无宣召之礼,惟学士宣召。盖学士院在禁中,非内臣宣召,无因得入,故院门别设復门,亦以其通禁庭也。又学士院北扉者,为其在浴堂之南,便于应召。今学士初拜,自东华门入,至左承天门下马;待诏、院吏自左承天门双引至门。此亦用唐故事也。唐宣召学士,自东门入者,彼时学士院在西掖,故自翰林院东门赴召,非若今之东华门也。至如挽铃故事,亦缘其在禁中,虽学士院吏,亦止于玉堂门外,则其严密可知。如今学士院在外,与诸司无异,亦设铃索,悉皆文具故事而已。

学士院玉堂,太宗皇帝曾亲幸。至今唯学士上日许正坐,他日皆不敢独坐。故事:堂中设视草台,每草制,则具衣冠据台而坐。今不復如此,但存空台而已。玉堂东承旨子窗格上有火然处。太宗尝夜幸玉堂,苏易简为学士,已寝,遽起,无烛具衣冠,宫嫔自窗格引烛入照之。至今不欲更易,以为玉堂一盛事。  东西头供奉官,本唐从官之名。自永微以后,人主多居大明宫,别置从官,谓之“东头供奉官”。西内具员不废,则谓之“西头供奉官”。

唐制,两省供奉官东西对立,谓之“蛾眉班”。国初,供奉班于百官前横列。王溥罢相为东宫,一品班在供奉班之后,遂令供奉班依旧分立。庆历贾安公为中丞,以东西班对拜为非礼,復令横行。至今初叙班分立;百官班定,乃转班横行;参罢,復分立;百官班退,乃出。参用旧制也。

衣冠故事,多无著令,但相承为例;如学士舍人蹑履见丞相,往还用平状,扣阶乘马之类,皆用故事也。近歳多用靴简。章子厚为学士日,因事论列,今则遂为著令矣。

中国衣冠,自北齐以来,乃全用胡服。窄袖、绯绿短衣、长靿靴、有鞢带,皆胡服也。窄袖利于驰射,短衣、长靿皆便于涉草。胡人乐茂草,常寝处其间,予使北时皆见之。虽王庭亦在深荐中。予至胡庭日,新雨过,涉草,衣裤皆濡,唯胡人都无所沾。带衣所垂蹀躞,盖欲佩带弓剑、帉帨、算囊、刀砺之类。自后虽去蹀躞,而犹存其环,环所以衔蹀躞,如马之鞧根,即今之带銙也。天子必以十三环为节,唐武德贞观时犹尔。开元之后,虽仍旧俗,而稍褒博矣。然带钩尚穿带本为孔,本朝加顺折,茂人文也。幞头一谓之四脚,乃四带也。二带系脑后垂之,二带反系头上,令曲折附顶,故亦谓之“折上巾”。唐制,唯人主得用硬脚。晚唐方镇擅命,始僭用硬脚。本朝幞头有直脚、局脚、交脚、朝天、顺风,凡五等。唯直脚贵贱通服之。又庶人所戴头巾,唐人亦谓之“四脚”,盖两脚系脑后,两脚系颔下,取其服劳不脱也。无事则反系于顶上。今人不復系颔下,两带遂为虚设。

唐中书指挥事谓之“堂帖子”,曾见唐人堂帖,宰相签押,格如今之堂劄子也。

予及史馆检讨时,议枢密院劄子问宣头所起。余按唐故事,中书舍人职堂语诏,皆写四本:一本为底,一本为宣。此“宣”谓行出耳,未以名书也。晚唐枢密使自禁中受旨,出付中书,即谓之“宣”。中书承受,录之于籍,谓之“宣底”。今史馆中尚有故《宣底》二卷,如今之《圣语簿》也。梁朝初置崇仁院,专行密命。至后唐庄宗復枢密使,使郭崇韬、安重诲为之,始分领政事,不关由中书直行下者谓之“宣”,如中书之“敕”。小事则发头子,拟堂贴也。至今枢密院用宣及头子,本朝枢密院亦用劄子。但中书劄子,宰相押字在上,次相及参政以次向下;枢密院劄子,枢长押字在下,副贰以次向上:以此为别。头子唯给驿马之类用之。

百官于中书见宰相,九卿而下,即省吏高声唱一声“屈”,则趋而入。宰相揖及进茶,皆抗声赞喝,谓之“屈揖”。待制以上见,则言“请某官”,更不屈揖,临退仍进汤,皆于席南横设百官之位,升朝则坐,京官已下皆立。后殿引臣寮,则待制已上宣名拜舞;庶官但赞拜,不宣名,不舞蹈。中书略贵者,示与之抗也。上前则略微者,杀礼也。

唐制,丞郎拜官,即笼门谢。今三司副使已上拜官,则拜舞于子阶上;百官拜于阶下,而不舞蹈。此亦笼门故事也。

学士院第三厅学士子,当前有一巨槐,素号“槐厅”。旧传居此者,多至入相。学士争槐厅,至有抵彻前人行李而强据之者。余为学士时,目观此事。

谏议班在知制诰上;若带待制,则在知制诰下,从职也,戏语谓之“带坠”。

《集贤院记》:“开元故事,校书官许称学士”。今三馆职事,皆称“学士”,用开元故事也。

馆阁新书净本有误书处,以雌黄涂之。尝校改字之法:刮洗则伤纸,纸贴之又易脱,粉涂则字不没,涂数遍方能漫灭。唯雌黄一漫则灭,仍久而不脱。古人谓之铅黄,盖用之有素矣。

余为鄜延经略使日,新一厅,谓之五司厅。延州正厅乃都督厅,治延州事;五司厅治鄜延路军事,如唐之使院也。五司者,经略、安抚、总管、节度、观察也。唐制、方镇绵带节度、观察、处置三使。今节度之职,多归总管司;观察归安抚司;处置归经略司。其节度、观察两案,并支掌推官、判官,今皆治州事而已。经略、安抚司不置佐官,以帅权不可更不专也。都总管、副总管、钤辖、都监同签书,而皆受经略使节制。

银台司兼门下封驳,乃给事中之职,当隶门下省,故事乃隶枢密院。下寺监皆行劄子;寺监具申状,虽三司,亦言“上银台”。主判不以官品,初冬独赐翠毛锦袍。学士以上,自从本品。行案用枢密院杂司人吏,主判食枢密厨,盖枢密院子司也。

热门小说推荐
国运:这个游戏我玩过

国运:这个游戏我玩过

简介关于国运这个游戏我玩过倾国之力沟通平行世界穿越少年重现历史长河有我,谁说华夏无历史!蓝星异变,资源枯竭,只有通过国运游戏场的各种小游戏,来数万倍获取资源。华夏作为唯一一个流传几千年从未断掉传承的古文明,本来应该一跃成为顶级国度,屹立世界之巅,一百多个国家联手,直接从概念上封禁了华夏历史,包括华夏人对历史的记忆各种国内外历史记录文物古迹甚至网络上聊天记录里面的只言片语,失去了历史的华夏无法翻身。国家将情况公开告知全国人民后,得到了九成以上国民的同意,举国之力从平行世界拉了一个少年的灵魂,将他送上了国运游戏场的舞台...

情不知所起原来你一直都在

情不知所起原来你一直都在

医院天台,云擎浑身的伤口已经崩裂,他丝毫感觉不到疼痛。云擎!你快松手,不然你也会死的。司慕!如果你想死,上天入地我陪你。司慕满眼含泪,云擎这辈子是我欠你的,下辈子不要遇见我。你休想,这辈子都不可能甩掉我,说完他嘴角露出嗜血笑。司慕,既然你想死,那就让我们一起下地狱吧!说完他松开了林炫的手。林炫怒情不知所起原来你一直都在...

春衫乱:只为奸臣解风情

春衫乱:只为奸臣解风情

简介关于春衫乱只为奸臣解风情林舒是上京贵女,从小十指不沾阳春水。林家祸从天降,林舒沦为官奴,在内务府浆洗染布,整日挨打受骂,更被心怀报复的杨嵩囚于相府肆意为虐,受不了的林舒一头碰死。再睁开眼,林舒现自己回到了抄家当晚。为了活下去,林舒投靠了权倾朝野的奸臣沈华亭。他为人冷心冷情,阴郁狠辣,掌着上京生杀之柄。却唯独愿做她的裙下臣。起先,当着杨嵩的面前,太傅揽着林舒的细腰,说本官手上这个婢子,使唤正趁手,也就不与杨侍郎割爱了。后来,宫廷年宴,他抱起她,当着众臣面前穿桌而过。宣称爱妾身娇体软,得宠着。再后来,他为她点亮万盏明灯,送了她一颗明月珠,说不怕了,以后所有的黑夜,都有我来陪着。你是本官的妻,是我心头肉。...

重生后,农家女在逃荒路上杀疯了

重生后,农家女在逃荒路上杀疯了

老东西,看我做甚?看那,你的秀才儿子在苟合姐姐,你几次想要我的命,我毁了你的脸,再杀了你,不为过吧?哥哥,真可惜,再也不能参加科举了呢。逃荒路上,王杏儿一个个毁了顾家人最在意的东西,再把他们送上黄泉路。她原是阴魂镇下王家村人。九岁丧父,跟着阿娘改嫁,却不想那一家子人面兽心,欺她,辱她,把她当重生后,农家女在逃荒路上杀疯了...

吞噬,血海浮屠,天命魔头

吞噬,血海浮屠,天命魔头

简介关于吞噬,血海浮屠,天命魔头陈青意识清醒后,遇到了天命之子的开局,本以为自己可以原地起飞,天下无敌!没曾想,小丑竟然是自己!好吧,原来我是反派魔头!什么气运之子,我现在直接就弄死你!同时他融合了上古四大凶兽的一缕残魂,分别是饕餮,梼杌,混沌,穷奇,从此恶念伴随,挖天之骄子的灵根,吞他们的血气,吸他们的灵气,抢他们的造化之后陈青进入的第一个宗门,便是合欢宗。在合欢宗里,他如鱼得水,修为暴涨同时挑起其他宗门大派之间的争斗,挑起国与国的战争,导致血流成河,尸横遍野。而我从中购买尸体,喂养四大凶兽,壮大自身,从中获取无上修为。陈青,你这样和恶魔又有何区别?呵呵呵?魔?魔又如何?我若成魔,众生匍匐,万族颤栗,谁能耐我何!?天道降下惩罚魔修的雷劫?我把雷劫吞了,强大自身!天道亲自化形下来灭杀我?我连天道也吞了,化身恶魔天道,专门劈死那些天命之子!从此天上地下,唯我独尊!...

通仙宝鉴

通仙宝鉴

修灵成为绝世高手无望,隐居于都市过着凡人般的平淡生活。可是随身携带了十多年的通仙宝鉴突然亮了,于是乎...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