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粉书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八(第1页)

就在蒋介石、王家烈上下密谋防堵中央红军进入贵州的时候,周恩来于黎平会议结束的第二天——十二月十九日,以中革军委副主席、中国工农红军总政委的名义,与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朱德签署了《军委为执行黎平会议决议作出的行动部署》。

在此《行动部署》中明确指出:“野战军大致于十二月二十三日可前出到剑河、台拱、革东地域。”在剑河一带我野战军兵分两路,以“一、九军团为右纵队,有占领剑河的任务,以后则沿着清水江向上游前进”。以“三军团、军委纵队及五军团为左纵队,应经岑松、革东到台拱及其以西地域。在前进中如遇黔敌应消灭之,如遇尾追之敌应击退之,在不利条件下应迟滞之”。接着,“野战军到达上述指定地域后,于十二月底,右纵队有占领施秉地域、左纵队有占领黄平地域的任务。为此应坚决进攻和消灭在上述地域的黔军部队,并钳制黄平以南之黔军及由东面可能来追之湘敌及中央军”。其目的是向乌江南岸挺进,寻机抢渡乌江,占领遵义。

为完成上述战斗任务,军委对湘西的红二、六军团,川西北的红四方面军明确提出策应的战斗任务:红二、六军团“目前应在常德地域积极活动,以便调动湘敌。当湘敌所抽调之部队已北援时,二、六军团应立向永顺西移动,以后则向黔境移动,以便钳制在铜仁之薛敌部队及在印江、思南之黔敌部队”。红四方面军“应重新准备进攻,以便当野战军继续向西北前进时,四方面军能钳制四川全部的军队”。

为了汲取中央红军突围、转移之前不进行政治鼓动工作的教训,毛泽东与周恩来、王稼祥等人草拟了“创立川黔边新苏区根据地”的训令,交由总政治部代主任李富春以总政治部的名义签。该训令对中央红军下一阶段的任务做了如下明确的指示:

党中央明确地决定,我主力红军当前的伟大任务,是要在川黔边广大地区创建新的根据地区,并号召全体战士以一切力量争取这一决定的实现而奋斗!我主力红军在“转移作战地区创立新苏区根据地”的总方针下,经过两个月的长途行军与作战,从艰苦奋斗中突破了敌人重重的封锁与防御,打破了敌人在湘粤桂等地区一切堵击截击的企图,而达到了贵州,现在继续的向着已经逼近的目的地——川黔边广大地区——前进!

西出贵州,北渡乌江,攻占遵义,在川黔边广大地区创建新的根据地总方针确定之后,实施这一计划的干部就成了决定的因素。因此,毛泽东建议由周恩来与新上任的总参谋长刘伯承谈一次话,详细交代作战任务。但是,周恩来认为自己是最高“三人团”成员,由毛泽东与刘伯承谈话更合适。毛泽东笑着说:“一、名不正,言不顺。时下我只是一位向军委提建议的政治局委员,没有向工农红军的总参谋长号施令的权力;二、你不仅名正言顺,而且从南昌起义始,伯承同志就是你的参谋长嘛!总之,这话一定由你来谈。”

周恩来认为毛泽东说的在理,但他转念一想,遂又提出由博古和刘伯承谈话为好的建议。

毛泽东自然知道周恩来的用意:借以缓解当年博古下令解除刘伯承总参谋长的矛盾,便于未来指挥战争。因此,他微笑着摇了摇头,又补充说道:

“谁和伯承同志传达任命我不管,但必须由你向新上任的总参谋长交代北渡乌江、攻占遵义的作战任务!”

对此,周恩来没有再提出异议。

刘伯承是红军中有名的战将。陈毅同志曾以“论兵新孙吴,守土古范韩”来赞誉颇具儒风的军事统帅刘伯承,这是知人论军的评价。刘伯承自苏联习军归国尤其是奉命进入中央苏区之后,无论是在制定红军规则,还是在培养红军中下级指挥员等方面,都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劳。宁都会议之后,刘伯承接任红军总参谋长之职,协助周恩来、朱德指挥了第四次反“围剿”战争,并取得了完全的胜利。但是,自李德进入中央苏区,刘便成了这位红军太上皇的幕僚。不久,他因不肯苟同李德等在第五次反“围剿”中的那套“左”的战略与战术,遂生了矛盾,并遭到李德的辱骂。刘操着俄语斥责李德:“帝国主义分子就是这样欺负中国人的。作为国际派来的顾问,你这种行为是错误的,是帝国主义行为!”结果,刘伯承被免去总参谋长,调红五军团任参谋长。他无怨无悔,与红五军团长董振堂同志相配合,完成了党中央交给的殿后任务。

刘伯承作为一代儒将深知:在此时受任总参谋长一职,是含有临危受命之意。但是,当他听说黎平会议接受了毛泽东的建议,放弃与红二、六军团会合,西出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并在川黔广大地区创建新的根据地之后,他认为红军又有了希望。因此,当博古于十二月二十三日赶到第五军团的驻地洪州司,向他传达黎平政治局会议的精神和中革军委的任命时,他的心情是非常愉快的。接着,他赶到周恩来处报到,接受新的任务。周恩来以商量的口吻说道:

“根据毛主席的意见,中央决定北渡乌江、西进遵义,为确保这一战略的实施,想听听你的意见。”

对此,刘伯承没有直接批评最高“三人团”的错误,而是向周坦吐自己的肺腑之言:“必须改变分散用兵的战术,集中优势兵力于乌江一线,才能确保北渡乌江的胜利。”接着,他又指出:“为了确保红军西进贵州,严令贺龙、萧克所部必须在常德地区积极活动,真正起到钳制湘西敌军的作用;为使我中央红军在川黔广大地区重建新的根据地,也一定要明令红四方面军主动进攻,使川军难以分兵南下。”最后,他不无为难地说:

“当年,我曾在川黔一带参加过军阀征战,知道乌江水流湍急。当我接任总参谋长的同时就曾自问:靠什么把这数万名红军指战员渡过乌江去呢?”

周恩来明确指示:“红军现已袭占剑河,我已电令红军分左、中、右三路直驱乌江南岸,并决定由你统一指挥中路。”最后,他也有些为难地说道:

“你说靠什么把红军送过乌江北岸去,这的确是一个很大的难题。不过,毛主席和我很认真地说:伯承同志是四川的一条独眼龙,他一定能想出渡过乌江的办法!”

刘伯承出任总参谋长之后,先要求各军团在制定作战计划之前,必须做到知己知彼。为此,我红军又像当年在中央苏区那样,充分挥侦察员的作用。在红军进占剑河以前,“先派出便衣侦察队,打扮成‘生意人’,有刻图章的、照相的、卖鼎罐的,进入了剑河县城”。另外,这些非同一般的“生意人”,遇到贫穷的苗族同胞买鼎罐时,就十分客气地说道:“这鼎罐你们喜欢就买去,没有钱也不要紧,过两天我们再来取钱。”这样一来,红军侦察员就和当地的苗族同胞成了好朋友,自然将剑河县城中的一切情况都摸得清清楚楚。加之侦察员有意迎合百姓说红军是天兵天将下凡,如何如何地厉害,从而使得本就害怕红军的守敌及官员更是怕上加怕,因此,他们还没见着红军就弃城逃走。我红军也就未放一枪进入了剑河县城。

或许是应了人逢喜事精神爽这句老话了。毛泽东在离开剑河县城的时候,感到从精神到体力都有了明显的好转。因此,他有担架不坐,有马也不骑,穿上贺子珍在黎平刚为他补好的毛线衣,和警卫员们又说又笑地朝着乌江的方向大步走去。太阳就要转到正南方了,前边有一个不大的苗家村寨,毛泽东很有兴致地大声说:

“咱们来一个竞走比赛,看谁先走到村寨边,后到的,罚他做午饭。”

警卫员们知道毛主席的身体不好,谁也不主动地应战。但是,大家前进的度的确加快了许多。就要到村寨边的时候,现有很多红军战士簇拥在一起,围得里三层、外三层,就像是农村看戏法那样。毛泽东好奇地挤了进去一看,只见一位年过花甲的老妈妈和她的小孙子倒在路边,穿着补丁摞补丁的单衣,冻得就要奄奄一息了。毛泽东忙问:

“这是怎么一回子事啊?”

一位战士忙答说,他们已经问过这位老妈妈,她说她家一年收的粮食,全都被地主抢光了。她的儿子在前几天又被抓丁当了兵,一家人没法活下去。她和儿媳妇分两路四处讨饭。因为天气太冷,从早晨到现在还没吃一点东西,又冻又饿,就跌倒在这里了。战士们也没有多余的衣服,不知该如何处置这件事情。

毛泽东一听二话没说,立即从身上脱下那件刚由贺子珍补好的毛线衣,又叫警卫员拿来两条装满粮食的干粮袋,一起送给那位就要冻饿死的老妈妈。他一见那位老妈妈欲要站起,匆忙蹲下,紧紧抓住老妈妈那冰凉的双手,亲切地说:“老人家,您记住,我们是红军,红军是穷苦老百姓的军队。”毛泽东说罢看了看老妈妈那激动不已的表情,又用贵州方言重复地说道:

“老妈妈,您记住,我们是红军,红军是干人的队伍。”

这位老妈妈从来没见过这么好的大兵,更没见过关心穷人死活的长官,因此她千恩万谢之后,一迭声说着“红军”,领着自己的小孙子蹒跚地走了。

或许这件事对毛泽东的刺激太大了,也或许是他认为这是教育战士的最好教材,他当场讲了如下这段话:

“我们从这位老妈妈身上看到了什么呢?我们看到的,绝不是这位老妈妈一家的遭遇,而是我们灾难深重的祖国的缩影。我们的祖国就是这样陷入了饥寒交迫的地步!祖国和人民是这样,那么我们的任务呢?我们的任务,正是要从水深火热之中,把我们的祖国和人民拯救出来。这个任务是艰巨的,也是光荣的!……同志们!这个光荣的任务,我们一定要完成!这个目的一定要达到!眼下摆在我们面前的,是惊涛骇浪的天险乌江,还有数不清的艰难险阻。我们要勇往直前,在大风大浪之中踏出一条路来!”

事有凑巧,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兼中央纵队政委的陈云同志正好也在场,他目睹了全过程。或许这件事对他印象太深了,他在《随军西行见闻录》中写道:

当我等行经剑河县附近某村落时,见路边有一老妇与一童子,身穿单衣,倒于路边,气息尚存……正询问间,赤军领袖毛泽东至,告以老妇所言。当时毛即时从身上脱下毛线衣一件及行李中取出被单一条,授予老妇,并命人给以白米一斗。

老妇则连连道谢含笑而去。

笔者的描写与陈云的记述有一条被单之差。这是因为笔者依据的是毛泽东警卫员的回忆。

也就是在这前后,傅连暲同志骑着马行进在狭窄的山路上,突然马失前蹄,连人带马跌到山下的河中,马被湍急的河水冲走了,傅被摔在浅滩上喝了许多水,当时昏迷过去。傅得救了,但放在马上的毯子和被子连同马一道被水冲走了。毛泽东听说之后,忙把自己仅有的一条毯子拿出,请警卫员给傅送去。傅见到毯子如见毛泽东,他怎么也不肯收下。这时,前来慰问的张闻天同志说道:

“主席给你,就收下吧!这是什么时候,还客气什么!”

傅连暲无限感激地收下了毛泽东送来的毯子。

与此同时,王稼祥向毛泽东通报了如下情况:黎平会议之后,博古在李德的鼓动下仍想推翻黎平决议,坚持沿黔东向北进,与红二、六军团会合。另外,某些人听说黎平决议是根据毛泽东的意见写成的,心里不舒服,并在下边搞非毛活动。毛泽东听后显得十分平静,似乎是他所料中事。他沉吟片时,问道:

“他们的代表人物是谁呢?”

“是凯丰同志。”

凯丰,原名何克全,是江西省萍乡市人。大革命时期,他赴苏留学,在莫斯科中山大学读书,是王明小宗派集团中的骨干成员。一九三o年初冬回国,先于中央知道共产国际对六届三中全会的评价,遂与王明等人难,把矛头指向瞿秋白和周恩来。在他们的苏联恩师米夫的支持下,通过六届四中全会把王明、博古相继捧上台。不久,凯丰由上海进入中央苏区,任少共中央局书记,并在六届五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长征前夕,他任团中央书记。就在黎平会议结束不久,他敏感地觉察到毛泽东、王稼祥、张闻天等正在结成反最高“三人团”的小集体,而周恩来已经从“三人团”中分化出去,逐渐站在了毛泽东他们一边。为此,他主动找博古、李德研究对策。

说来也很有趣,红军在按照李德的军事路线打败仗的时候,无论在多么难走的山路上行军,李德与博古都不曾说过一个“难”字。而今,红军根据黎平会议的决议抢渡乌江、攻占遵义,李德就指着身旁的悬崖峭壁大牢骚:

“这就是游击大王毛力主北渡乌江、西进遵义的第一个恶果,把数万名红军指战员送入这样的绝境!”

李德的牢骚在博古的心中引起了某种共鸣。他一听说第一个恶果就下意识地问道:

“那第二个恶果呢?”

“把三万余名红军置于乌江背水一战的绝境!”李德说罢冷笑了一下“到那时嘛……”

“会置之死地而后生吗?”博古担心地问。

“那就要问问你们中国的上帝——老天爷会不会保佑红军了!”

博古似乎又失去了主张,他望着老同学凯丰,近似自语地说:

“那该怎么办呢?”

“你们利用‘三人团’在军事上的最高权力,否决黎平会议有关红军战略方向的决定!”凯丰说罢看了看李德的表情,又以不容置疑的口气说道,“坚持与红二、六军团会合的路线!”

“可黎平会议……”

热门小说推荐
震惊!无敌修仙大佬竟然是学生

震惊!无敌修仙大佬竟然是学生

校园实力未知的徐阳因为一个敌人自残,变强,创造法则?改变空间,虐杀敌人。在都市中上学,护短,撩妹,在都市中加入特殊组织,代号ox3,成为各大特殊组织的业界神话,横行霸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外部修仙势力入侵,扬言要轻松踏平蓝星,一位少年出现将他们全部碾压。天道之战,各大天道互战,蓝星天道濒危之际,又是那个少年震惊!无敌修仙大佬竟然是学生...

修仙:开局永久增益,你让我低调

修仙:开局永久增益,你让我低调

顾千帆玩游戏穿越,现外挂跟着穿越。顾千帆外挂都到手了,我低调个嘚!打得过的敌人,我重拳出击。打不过的敌人,我化身道德天尊,用道义镇压。吞服丹药,修炼一天抵过去一个月。无敌悟性,任何法术一学就会。什么,修炼还有瓶颈的吗,我为什么感受不到。修仙开局永久增益,你让我低调...

篡清,从凤台县城开始

篡清,从凤台县城开始

简介关于篡清,从凤台县城开始从全军中精选而出的一个步兵师加一个特战旅穿越回清朝,能否改变历史?面对内部和外部的联合缴杀,林雪能否站稳脚跟,从而带领这个古老的帝国换新生?面对已经落后的局面,这个帝国能否奋起直追,从而再次领先于世界之林?苏醒的系统又会带给林雪怎样的惊喜?没有后路,只能往前!(平行世界,和现实毫无关联,切勿带进现实!)...

冲喜王妃只想弄死王爷她守寡

冲喜王妃只想弄死王爷她守寡

身为猎人军团的全能猎人,一朝穿越就是被虐现场,真她娘的悲催。叫她学狗叫?学你奶奶的腿儿!直接给你两个大比兜再飞踢进湖喂蛤蟆。什么?跟她有婚约的容王要死了,婚期提前要她冲喜?哈!那可太好了!当寡妇,还是个有权有势的有钱寡妇,痴呆傻女一跃成为守寡的王妃,容王的遗产都是她的!王爷啊!那得有多少钱!吃喝,旅游,养汉子。这岂冲喜王妃只想弄死王爷她守寡...

贴身狂医俏总裁

贴身狂医俏总裁

他拥有神奇医术,身怀绝世武功。十八岁那年,他走进了充满欲望的大都市。桃花运接踵而来,美得冒泡的女总裁,性感貌美的动姐,娇艳妩媚的老板娘看到这些如花美眷。叶小白豪情万丈的说道在成为泡妞高手的路上,我别无选择啊!贴身狂医俏总裁...

快穿之炮灰上位当反派

快穿之炮灰上位当反派

只要炮灰黑化快,做不了主角做反派。秦缘只不过是对着流星雨许了个愿,结果就被一坑货砸死。死就死了,还要被坑货坑到底,被迫接受一个穿梭小世界阻止反派成魔的任务,用爱感化反派,引导反派走向正道,这都不是秦...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